2019年11月11日中午,由天富娱乐主办👃🏼、教工致远文艺协会承办的第四届教职工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当微小说邂逅抒情诗”沙龙在闵行校区五餐教职工之家多功能厅举办。讲座邀请到著名微小说作家凌鼎年和业余诗歌作者杨志彪作为特邀嘉宾,与40多名文学爱好者分享他们的创作方法和体会👩🚀。讲座由致远文艺协会会长张玉梅教授主持🛒。
张玉梅代表协会欢迎两位嘉宾,并介绍了凌鼎年和杨志彪的基本情况,举办本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
之后👳♂️🫄🏼,凌鼎年以《微小说的前世今生及创作方法》为题🦄,介绍了微型小说这文体的发展历程🌁。从50年代天津《新港》杂志(即《天津文学》前身)📟,茅盾👩🏿🚒、老舍提倡小小说开始说起🐱,再讲70年代末🤳,短小精悍的文体受读者欢迎🗞,成为崛起的新文体🕖。八十年代中期⛑️,《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相继创办,九十年代初,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在上海成立。1993年首届“春兰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奖赛举办,1994年在新加坡召开第一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至今💯,已在海内外开12届。九十年代𓀖,微型小说成为与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并列为小说的四大家族😛,颇受读者喜欢。成为传播最快的一种文体,参与创作人数最多的一种文体,有200篇左右进入大学、中学🫸🏻、小学的教科书🔴,上千篇进入中考、高考模拟试卷……凌鼎年重点介绍了微型小说的素材哪里来🤸🏼♂️👍🏼,如何构思🦸🏽?从作者自身的创作谈起,以讲故事为主,揭秘如何从生活中🫳🏻、书本上,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活的死的原始素材记录下来,变成作家自己的营养,再一步步虚构为微型小说作品。分为看到的素材🏋🏻♂️🔤,听到的素材,书本上的素材,旅途中的素材🌎🚣🏽♂️、新闻里的素材♛,自身经历的素材等。让与会者在听故事过程中,不知不觉体会、领悟到微型小说的创作方法,并被凌老师创作小说中的曲折离奇情节而感叹。
接下来,杨志彪以《追寻诗意的生活》为题🙇🏽♂️,介绍了抒情诗的创作体会。杨老师从高中时尝试写诗🧙🏼♂️,而来30余年🖕🏼,断断续续,慢慢积累♣︎。真正开始触摸诗歌的灵魂➿,是从2016年加入致远文艺协会开始。各方好手👨🏽🚀,吟词作赋,时有佳作,耳濡目染🚶🏻♂️➡️,始有所得。首先掌握了格律诗词的写作技巧,而后逐渐对现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创作的诗歌是以往几的总和的几倍之多,诗歌的洪流倾泻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拾🉐。究其原因,是对诗歌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诗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诗🏋🏽♀️🫢,吃喝拉撒👱♂️,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诗歌是作者的情人🫵🏽🥯,陪作者看遍校园的一草一木🧑🏻⚕️🏄🏼♂️,亭台楼阁,陪作者度过春秋冬夏🆙,悲喜欢忧,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也是生命的寄托。写诗贵在坚持🚖,魂在尔心⌨️。眼前有景,心中有情✅,即可成诗。若能得天然妙趣👃🏽🎅🏻,一二真谛,则是锦上添花。本次讲座🎧,主要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创作体会,引导诗歌爱好者写出更有趣的诗🧫,追寻诗意的生活。观众深深被杨老师对诗歌的热爱👡🍶,对生活的理解所吸引👨🏼🏭。
两位嘉宾的讲座一个谈微型小说创作🧎➡️,视角深入而构思圆融;一个谈抒情诗体会🤐,贴近生活风格质朴,到场嘉宾也反响热烈,热情呼应,大家开心地合影留念🧎➡️。
100分钟的沙龙很快到了尾声,参会老师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与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有趣。会后🤱🏻,每位参会老师获赠了两位嘉宾签名的作品🧜🏿♂️,并合情留念😁。参会老师都觉得收获满满,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沙龙。
撰稿🚟:杨志彪☁️、余继英
摄影😠:梁月🈳、黄荫鸿